簡述:
年輕人真的在“逃離”工廠嗎?---“提升工廠吸引力是關鍵。制造業不要老抱怨年輕人不愿進廠,要多想想怎么改善
就業結構錯配問題亟待破解
“提升工廠吸引力是關鍵。制造業不要老抱怨年輕人不愿進廠,要多想想怎么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?!痹嫒ㄗh,從權益保障、體制機制、職業教育、就業效率等多環節入手,保障制造業轉型升級,讓更多年輕人擁抱實體經濟。
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一份關于“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”的議案引發熱議,讓藍領“就業難”與“招工難”并存的窘況浮出水面。
人社部數據顯示,在2021年三季度全國“最缺工”的100個職業排行中,有58個是“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”,預計至2025年,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將近3000萬人,缺口率高達48%。
本該在崗位上孜孜以求、精練技能的“藍領”都去哪兒了?為何不再立志成為領域內不可或缺的“能工巧匠”?
“不自由”是“出逃”的原因之一
做直播、開網約車……在數字經濟的催生下,靈活就業為年輕人開辟了就業新思路。國家統計局披露,截至2021年年底,我國靈活就業者已達2億人,相比于約7.5億的總就業人口,靈活就業人員占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,其中不少人是從工廠“逃離”的。
爭分奪秒送快遞、風里雨里送外賣……“薪資少、工時長、強度大”才是不少年輕工人離職的重要原因。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周廣肅認為,作為新興產業,數字經濟的勞動生產效率及其創造的經濟價值可能讓許多傳統行業“黯然失色”。比如,不同統計口徑顯示,外賣騎手平均月薪在4500元至5000元之間,多的甚至上萬元,更遑論網絡主播等。
“不自由”也是許多年輕工人“出逃”的原因之一。全國人大代表、北汽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汽車工人吳端華表示,當代高學歷年輕人的就業觀念、就業意愿正在發生重大變化:一份時間自由、環境自由的工作,遠比“機械、重復、價值含量低”的一些工廠工作有吸引力。
“藍領”短缺,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燃眉之急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、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山東青島等地調研時發現,許多制造業、外貿企業在“瘋狂招人”,甚至有家2000多人的企業專門雇用了11家中介公司幫忙招聘。而另一方面,城鄉就業壓力增大,不少勞動力找不到合適的工作。
對于這種就業結構錯配的現象,吳端華認為,anonymouseconomist.com,這是因為藍領人群與崗位需求之間長期存在信息不對稱、人才結構不匹配的問題,嚴重阻礙了就業效率。他認為,我國藍領群體普遍存在低學歷、低技能現象,尤其是農民工群體缺乏系統的培訓和學習,與制造業升級所需的崗位技能并不匹配。這也是工廠“招工難”的重要原因。
“新藍領”也有新問題
新業態帶給年輕工人更多選擇,但也給這些以網約車司機、外賣小哥等為代表的城市“新藍領”帶來不少新問題。今年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就帶來一份《關于建議應重視對網約工這一新的勞動群體權益保障的提案》。
“新藍領”服務著城市的大街小巷,在城市生活中卻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,面臨著租住不穩定、城市融入難等問題。李大進通過查閱司法判決發現,外賣系統里不僅有算法,還藏匿著許多法人公司,由此形成的合同關系正把網約工的權益死死捆住,讓不少人成為無勞動合同、無社會保險、無勞動保障的“三無”群體。
這也是靈活就業者共同面臨的問題。從傳統行業中走出來的B站UP主“爾東和小明”告訴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,新型職業的風險和收益成正比,“UP主看起來門檻低、賺錢多,但正因如此,競爭非常激烈,誰都無法保證自己的內容長青,不容易脫穎而出且隨時面臨被淘汰的風險?!?/p>
另一方面,千金在手,不如一技傍身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,要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,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,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、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。
“若只是跑腿送外賣,chopperheadroad.com,到一定年齡可能就力不從心了,但如果在制造業的話,你的技術本領越磨越硬,發展前途更廣闊一些,可以成為大國工匠、國家棟梁?!眳嵌巳A認為,目前這種“新藍領”就業具有不可持續性。比如無人配送技術推廣后,現有騎手何去何從?又如何滿足未來新藍領的技能要求?
周廣肅也表示,技能提升才是長久保障,能否在工作中不斷獲得知識的積累與成長極其重要,建議年輕人關注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權衡。
“出逃”困局何解
上一篇:中船漢光:2021年年度報告